2015年9月7日星期一

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

貝茲療法三原則的內容其實是很簡單。貝茲醫師小心翼翼的選用三個英文字來綜合他所提倡自然療法的原則,那就是: (1)Movement(怡動),(2)Centralization(匯視),和 (3)Relaxation(放鬆)

若能充分瞭解這三個字所代表的內含,轉而培養出用眼的好習慣,漸漸的你就會除去因 「眼目發直」 或 「目不轉睛」 等壞習慣所造成的視力衰退。

看起來只是三個簡單的字,但貝茲醫師深入淺出的論述出一套互相關聯的理論。這不是分別各自成立的三個單一的原則,而是互相息息相關並互相帶動的三合一的總原則。

也就是說,做到其中任何的一個原則就會、也要牽動到其它的兩個原則,同樣的,做到其中的任何兩個原則,也就會、也要幫你達到所剩下的第三個原則。

在還沒進入主題前,建議你下載並印列一個你自己較喜愛的 視力表,將它貼在一個合適的牆上。它的目的不是用來準確測量你視力的度數,主要的是用來測試,在學習自然療法的過程中,視力的改善並不是一直線,而是進進退退的起伏變化。長期來講,只要堅持學習,一定會往好的方向改善,但有了視力表做為參考,就會知道在每學一個原則或一個新的用眼好習慣後視力的進展。

也就是說,用視力表來做為指標,它會讓你知道那個 原則丶習慣或方法 你須多加強調或重復,每一小進步就會帶給你無限的鼓舞,更會刺激你繼續學習下去的意願。首先選一個你最常坐的位子,將視力表貼在眼前的對方,距離是挑只能看清視力表最上一行或兩行就好,不要超過三行,當然底下的餘行是該看不清楚的才有意義。

學前學後視力的比較,當然是要在同樣的距離和同樣的光度下來比才準。賢哥個人最喜愛的 視力表 是長達五頁的,若你所在的空間不容許這麼長的,你可下載一頁的 視力表,在 祖國台彎 也有個 「 Magic Eyes - 改變視力的自然療法」 的教學公司,他們的網站也可下載多頁不同的 視力表 (擊點 「視力表下載」,位於網頁中間的右邊,下載後可選其中的一個印列)。

這篇文章裏,暫時先只簡略的介紹這三個字,詳細的內含會分別撰文一一申述解說。


(1) Movement:

為何貝茲醫師選用 Movement 這個字,而不用其它較通用的 Exercise,也不是 Workout 等字眼?也就是說,貝茲法所強調的,不是一般人所猜想的 「眼球運動」,也不是 「眼球鍛鍊」

台灣坊間,曾看到兩本書,或多或少都提到 「貝茲法」,可是他們又同時強調並鼓催 「眼球運動」 或「眼球鍛鍊」的自然療法,顯然他們並沒充分瞭解到 「貝茲法」 的真諦,因此若你要學純正的 「貝茲法」,賢哥並不推薦它們為參考書籍。

其實你若去閱讀貝茲醫師本人的著書 『沒戴眼鏡的完美視力』 (Perfect Sight Without Glasses) 和他出版的雜誌 『更佳視力』 (Better Eyesight),你就會發現他極力反對所謂的 「眼球運動」 及 「眼球鍛鍊」

為什麼他這樣強烈的反對?

第一: 因為視力的好壞並不是只限於眼球本身功能的運用而已,貝茲醫師對 Movement這個字有著更深的看法和不同層次的引伸,從身體上的器官,這包括 眼球丶眼皮丶頭丶頸丶肩膀和整個身體,到體內的想像和思考,甚至到體外的環境萬物都在貝茲醫師的申述範圍內。

第二: 所謂的 「眼球運動」 和 「眼球鍛鍊」 並不是一無是處,如果運用合宜,對 老花眼 也會有相當的改善,對 近視 改善的進展則是很緩慢,也可能達到事倍功半效果,對 散光 來說可能會是幾乎無效。

第三: 「運動」 和 「鍛鍊」 都會牽扯到 「用力」,一旦用力過度,就會更加繃緊和勞累帶動眼球的六條肌肉,這很可能會造成矯枉過正,甚至適得其反的結果。

前文中提到 「眼目發直」 和 「目不轉睛」 的習慣就會造成眼肌和眼神經的長期繃緊和疲勞,漸漸的變成僵化而它們的彈性也跟著減弱,以至視力的衰退。

視力不好的人,在還沒配戴眼鏡前或所戴的眼鏡度數不夠時,大多會持有一項用眼的壞習慣,那就是用 「瞇眼」 (Squint) 來幫補視力的不足。由於 「針孔效應」 (pinhole effect) 的原故, 「瞇眼」 的確會達到一煞時較明晰的視覺。

但是 「瞇眼」 時必需使力拉緊眼肌和眼皮肌才能達到 「針孔效應」 ,長期並頻繁的 「瞇眼」 也會像經常 「眼目發直」 和 「目不轉睛」 的情況一樣造成眼肌和眼神經的長期繃緊和疲勞而使視力衰退與惡化。

因此,常 「瞇眼」 的人希望能瞭解到,它是對視力會造成極大傷害的壞習慣,能盡早除去那種壞習慣是你邁向更佳視力的第一步。

貝茲醫師提倡以 「眨眼」 (Blink) 做為改善視力的第一個好習慣來配合第一原則 Movement。 每一個 「眨眼」 的動作,眼皮都須很 輕快丶不特別用力丶而且很自然 的關閉和彈回去。

在沒學 「貝茲法」 以前,賢哥也像一般人一樣,從來就沒特別去注意過 「 眨眼」 這件事,總覺得那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只要眼睛乾澀或是須要時,眼皮自然會去眨它,那裏還會去管它的頻率有多少呢?

哪 「眨眼」 的動作要多頻繁,並且需眨多久才能達到療效呢?平均每一到四秒鐘就應眨一下,從早晨起來打開眼到晚上閉眼睡覺之間都應不停的 「眨眼」。記得在 「目不轉睛」 那篇文章裏的最後一句提到,一旦學會了正確的用眼好習慣,你必須做到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還有好些有關 Movement 並且相輔相成的好習慣,會另文再與以申述。

請別輕忽 「眨眼」 的功效,回去觀看 「目不轉睛」 那篇文章裏的插圖,當你 「目不轉睛」 地注視圖中的小十字架,不到幾秒鐘,十二個圈點會只剩下到一個,但是你只要輕輕的眨一下眼,那些原已消失掉的圈點又全都浮現回來了。

希望你能儘早開始養成不停輕輕 「眨眼」 的好習慣,而不是偶而想到時才眨它幾下,這就是你學以自然療法來改善你視力的開端。


(2) Centralization(匯視):

在沒談到什麼是 「匯視」 之前,先來談談我們人眼睛的視野,每一個眼睛往前觀看,扇型的左右伸展開大約有 145度 的視野,兩眼合起來大約有 170度 的視野,其中兩眼視野重疊的部分大約有 120度

貝茲醫師發覺到,嬰兒丶小孩子丶青少年人 以及(尤其視力不好的)成年人對這 170度視野運用的方式和習慣是不太一樣的。詳細的內容等以後再另文來述說。

這裡所要提示的就是一般視力不好的人,大多已失去像嬰兒或小孩子原先從小學來的 「匯視」 能力與俱有的好習慣。與 「匯視」 相反的壞習慣就是 「散視」 (Diffuse Vision),只要你的視力不好,或多或少你就是有 「散視」 的壞習慣,視力越差的 「散視」 的惡習也越嚴重,只是你自己沒察覺到而已。

那什麼是 「匯視」 呢?簡單的說就是兩眼須同時看一個 「點」,兩眼的視力隨時都須焦集 (Focus) 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然後在仍然維持著 「匯視」 的狀況下兩眼同時 「掃描」 更大的範圍,而不是兩眼同時分開看兩個不同的範圍 (這後者就是散視)。上段有關 Movement(怡動) 裏除了 「眨眼」 外,「掃描」 (Sketching)也是多種好習慣中的一種。

為何貝茲醫師選用 Centralization (匯視) 這個字而不用其它較通用的 FocusAttention 或 Concentration 等字眼? 因為這三個字或多或少都隱藏著須外加使力的意含,而 「匯視」 則是很中性,很自然並且很 「放鬆」 的字眼。

『10/31/2008加註:貝茲醫師原先的用字是 Central Fixation,據賢哥所知,較純或較正統的 「貝茲法」 老師們,為了避免有人誤會貝茲醫師原先的用意,大多已改用 Centralization 這個字。 以後會有篇專講 「匯視」 的文章時,再來詳談這個議題。

只要有任何字牽扯到須外加使力的習慣,都會造成眼肌的長期繃緊和疲勞,漸漸的變成僵化而它們的彈性也跟著減弱,以至視力的衰退。

舉兩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散視」而什麼是「匯視」。在台北的捷運的車箱門口的上框,都貼有 「關門時勿強行進出」 的警告標語。試想你是怎麼看這個標語的?

賢哥在沒學 「貝茲法」 以前,都是用左眼看左半邊的 「關門時勿」,而用右眼同時看右半邊 「強行進出」,整個標語是 左右眼分工合作,一氣呵成!一下子就同時看入眼裏,反正是戴了眼鏡,看了既清晰又輕快,從來也沒覺得這種用眼的方法有什麼不對?

但貝茲醫師認為這就是 「散視」 的壞習慣,一次兩次這樣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經年累月的如此用眼,是造成眼視力衰退的重大原因之一。現在賢哥已改成兩眼同時一次只看一個字,從左到右逐一的快速 「掃描」過去,這就是「匯視」 又加 「怡動」 啦!

沒有錯,剛開始學習改成這種用眼方式時,整個的閱讀速度會極速下降,但習慣後,「掃描」 的速度會漸漸的提昇,一段時日後閱讀速度也會趕上先前的。

另外,假設你身處在一漆黑夜晚的環境,就算你仍是有 170度 的視野,仍然必需用手電筒的照明才能看見,雖然你只需手提一支手電筒即可照明,但假設你再也不是手上拿著一支手電筒,而是每個眼都有一束的細光像手電筒一般的照出去,兩個光束同時焦聚在每一點你要看的物件上,若要看不同的物件,兩個光束的焦聚同時 「怡動」 和 「掃描」,這也是 「匯視」又加 「怡動」 了!


當然在這漆黑夜晚的環境,你能很容昜的想像到和做到 「匯視」,但是若把你已瞭解的這 「匯視」 的關念挪移到光天化日下的環境,你是否仍然能維持這 「匯視」 的新用眼好習慣呢?

強大的日光當然蓋過這兩個光束,何況這光束還只是想像中存有的,有著 170度 餘光的視野存在,要有相當的耐心,堅持,和意志才能學好並成為你新用眼好習慣。


(3) Relaxation(放鬆):

身心緊張疲憊無法放鬆是現代人的常態,頸筋堅硬丶肩膀疼痛丶眼睛疲勞丶視力模糊 似乎無法避免,追根就底不能或不知如何放鬆是一大原因。一些社會上或網路上流傳的柔軟操或伸展操,譬如: 練功十八法,都是相當好的途徑來學習如何放鬆,但這已超出本文的主題,所以不再加以申述。

適度休息可以放鬆眼肌和眼神經,因而可以減緩眼睛過勞的情況,進而更可以改善視力,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尤其 「不要過度用眼」 更是主流眼科醫學所強調的,但貝茲醫師一百年前就已否定了這種看法。

若這種看法是絕對正確而且有效的話,那睡覺應是最高程度的休息,每一個人早晨起來應是一天裏視力最好的時候,事實並不一定是這樣的,他早已發現到所謂 適度的休息並非以時間的長短來定奪的,而是以休息方式是不是合宜?才能確定眼肌和眼神經,是否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

主流眼科醫學 也喜愛強調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會造成眼睛過勞,因而使 近視 加深,貝茲醫師一百年前也已否定了這種看法,自已過去幾年的經驗,也見証了貝茲醫師的論述才是正確的。

用眼時間長短不是唯一的因素來決定用眼是否過勞,用眼的方式和習慣是不是合宜才是最重要的

過去的十三年,賢哥每天花在電腦前的時間 平均是至少十二小時以上,長達 十五丶六小時 的日子也不少。沒錯!在沒學 「貝茲法」 以前的十年多,賢哥的視力的確是一直在惡化,可是這兩年花在電腦前的時間並沒減少,但視力則是像序篇裏敘述的有了大幅度的進步。

在此只集中略談貝茲醫師所倡導的,第一是 「慢的深呼吸」,第二是 「掌療」。兩者若各做得正確而且學到如何互相配達合宜,這將是 最有效的方法以放鬆疲憊的眼肌和眼神經

由於 「掌療」 需較長的文字才能述說明白,改日再專文來報導,現在只能鼓勵你常常做深呼吸越慢越好,一有機會就作,每天作越多次越好,同時加上時時的輕眨眼皮,這就讓你進入 「貝茲法」 的初階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