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星期一

不要動來動去


因有人問到,所以在此插入一篇,像是題外話的文章。一般主流眼科醫師都會告訴你,不要在車上看書,坐在書桌前讀書,不要動來動去,免得視力會越來越差,是嗎?沒學「貝茲法」以前,我的認知也是如此的,相當根深蒂固的認同這種論點。

當你看完下面的一些例子,或許你會震驚,或許你會不敢相信,更是不敢採納,沒關係,你們自己定奪。如果主流眼科醫師看到我的說法,更是會跳出來批判,我一定是在胡扯。的確,我的說法是毫無主流「醫學根據」的,一切是個人的經驗,但卻是依循「貝茲法」裏的怡動」(Movement)原則。

所以你若採納我的說法,因為是沒有主流「醫學根據」,一切的冒險與後果全由你自己承擔,萬一有不好的結果,請不要怪我,當然我自認,若採用合宜的話,定會有好結果,視力改善時,也不必謝我啦!因你敢冒險嚐試,毫無主流「醫學根據」的說法,該受獎勵的是你自己,不是嗎?

我自己的後果是視力一直在改善,迷信主流眼科醫師一向的說法,可能就是跟他們一樣,至少三分之二的醫師自身難保,也都必須戴著眼鏡,也都像全國九成的高中生一樣,視力嚴重衰退,幾乎是躲不掉的後果。

家裏若有小朋友,坐在書桌前讀書或作功課,像似不安心的動來動去,為人父母的,就像我以前一樣,極可能立即斥責他們不要亂動,免得不專心,視力會搞壞的,是嗎?學習和瞭解到「貝茲法」的三原則後,請能三思,才能對什麼是亂動,做出合宜適當的反應,免得矯枉過正。

至於,動到怎樣的情況才算是亂動,若是,當然須要適時的加以糾正。可是,怎樣才算是可接受的「怡動」呢?這點我並沒有硬性的準則,為人父母的,需花點精神和觀察,才可能作出較合宜的判斷。

沒有錯,靜悄悄的,一動也不動的讀書或作功課,可達到「品行」上乖乖牌的表現,或許的確也可得「模範生」一類的獎狀。可是,身體和精神都繃得緊緊的丶硬梆梆的,一則,視力必須付上相當沉重代價,二則,這樣讀書的效率,到底是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呢?請加以慎思!

在要求小朋友是否得到「品行」上乖乖牌的表現,還是保持良好的視力之間,似乎需下點工夫,才能取個合宜的平衡點。千萬不要太快或輕率的,動不動就急著斥責他們「不要動來動去」

在過去的兩年,自從學會了「貝茲法」,和以往一樣,每天花在電腦和書本上的時間,仍在十二小時以上。最大不同的,電腦上裝了搖晃視窗的軟體,所看的視窗,大多數的時間,是在不停晃動的狀態下。

除了較重較大的參考書籍或字典,仍擺在桌面上外,一般的情況,都是將書本捧在手上,書本則是不時的,輕輕小幅度的晃動,或者是左右,或者是上下。盡量將書本捧在胸前,距離眼睛約四十多公分的方位,頭和眼睛配合書本,也微微隨著晃動,當然眼睛必須放鬆

再來就是談談車上是否可以看書,若是,視力是否會變壞?看完下面的舉例,你們應可自己定奪,就像文章的起頭提到的,不要說主流眼科醫師會強烈堅持的反對,連一般的人,也應會認為萬萬不可在車上看書,否則視力一定會變壞,是嗎?的確,有兩種情況我也仍接受這種講法,千萬不要車上看書。

第一,自從1999年以來,每年我都回祖國台灣一兩趟,發現到近十年來,台北市的街道,到處經常的挖挖補補,坐起計程車或小客車,搖晃震動的程度,確實不適合車上看書,偶而上高速公路,或到其他都市,只要街道路面還算平穩的話,我是認為車上看書,不會有問題。

第二,偶而搭上公車,算來還是極少數的情況,公車司機,要不是心情不佳,脾氣不好,不然就是技術太差,似乎只知道兩種動作,不是突然大加油門,就是急踩煞車,就算路面平穩,坐起來還蠻像雲霄飛車呢!這種情況當然也不適車上看書。

一般說來,在飛機丶捷運丶高鐵丶火車丶大巴士上,我個人認為,看書不但對視力沒害處,反而是有幫助。只要是醒著,眼睛沒閉目休息時,我一定不會讓眼睛閒著,總是動來動去的觀看些東西,讓眼睛愣在那邊的凝視「呆視」,才是造成視力衰退的主因。

我並不是強調你非要看書不可,乃是說,像在飛機丶捷運丶高鐵丶火車或大巴士等大型的交通工具上,看書是不會造成視力衰退的。 公車上,若能遠近來回看車外景物也是很不錯的。捷運上,由於窗外是黑漆漆一片,當然沒什麼好看的,要不是閉目休息,就是看書,不然就是看讀車上的貼紙廣告,或著找個窗框一類方型或長方型的東西,眼睛循著那框框,做「8」或「∞」字形的轉動,總之,不要讓眼睛閒著「凝視」「呆視」

記的,有次在公車上,車子運行還算平穩,我就在讀本書,忽然聽到另一邊後一排,有位母親跟她隨行的小孩,說 「不要像那位老伯伯,車上不要看書,否則眼睛會搞壞的」,雖然是很小聲,但我還是聽到了。不知那位小朋友是有樣學樣,跟著我看起書呢?還是因為無聊而主動拿起書呢?

也不知她對孩子的教導,用意只是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或著還是同時罵我這位老頭子,沒帶給小朋友好榜樣?因為雖是小聲,還是大到隔排前面的都可聽到。

哈!當然,就算是責罵我,我也不會在意或責怪她,的確一般人是有那樣的認知。只是她沒注意到,我是沒戴眼鏡的,而她的小朋友,卻是戴著深度的眼鏡。

這一系列的文章,我都是在分享與介紹自已學到並已改善視力的經歷,用意不是要強加任何觀念給你們,採不採納,接不接受,都須讀者自己作判斷,自己去定奪。

若是有批判主流眼科醫師的說法,並不是針對個人的攻擊,乃是要告知讀者,主流眼科醫師的說法,從我個人的經驗裏,確實大大有商榷的餘地,因這些主流眼科醫師們,也是他們自己說法的受害者,不是嗎?只是他們還不自覺吧了,看看有多少主流眼科醫師,自己仍拿不掉眼鏡。

最後,我必須提醒和叮嚀,開始採用在動的情況下看讀,有個很重要的前提,首先必須知道或學到經常的「眨眼」,但不必等到已養成下意識習慣的程度,另外,也學會並有了起碼認知,如何將眼睛放鬆,放鬆的學習,也不必等到做的很徹底。

最主要的原因是,處在完全沒有常眨眼的好習慣,或者也毫無放鬆眼睛的認知,一般人,若遇到所看的東西在搖動時,為了看清楚,第一個反應大多是將眼睛更加的繃緊,那樣的結果,可能會是適得其反。

這或許是,主流眼科醫師為何強烈堅持,讀東西時不要動來動去,在車上更是不應該看書的原故?可惜,主流眼科醫師比對貝茲醫師,最多只能說,主流眼科醫師對視力的論述,是一知半解,要是他們也學會了「貝茲法」三原則的話,或許,就不會再那麼像死鴨子嘴硬了

學「貝茲法」時,還有那些困難?


當你開始學習「貝茲法」,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時,可能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困難,若不加以適時的說明,深怕這些小問題,演變成你們學習「貝茲法」的絆腳石,躑躅原地,視力的改善毫無進展。

除了上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已解答的一些問題外,加上本文的,應暫時可解決,你心中可能有的疑問,如仍有額外的,請在意見欄裏留言,我會盡早簡短回覆在意見欄裏,若是較複雜的,我就另文作較深入的解說。

假若你是從第一篇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一篇一篇的讀到這裡,我要恭喜你,因為你已經學到「貝茲法」七丶八成的精要知識,再下來就是要自己開始操練。

本文裏的的第一個問題,在意見欄裏已回答一位網友,但因大部分的人,從未進入意見欄裏閱讀,所以在本文裏,也重新詳加說明。

有人問到,當練習這「貝茲法」的時候,應該是要帶眼鏡還是「裸視」比較好?所謂的「裸視」,就是不戴眼鏡。答案很簡單,就是,最好盡可能的不要戴眼鏡,也就是所謂的「裸視」,改善視力才較會有成效。

在前面的文章裏,早就該提到這點,這是我的疏忽,在此抱歉,也謝謝這位讀者來函問及,否則,不知還會拖到多久,才會想到把這項那麼重要的事,與大家分享。

我女兒在學「貝茲法」以前,已戴了十多年的隱型眼鏡。所以當下她開始學時,立即要她配了兩副新的眼鏡,一副照「驗光師」所量出來的度數來配不過是選較低的度數,這副留在車上,以應付開車時用。另一副,則選配成比量出的度數各少50度,帶在身上,只有在非用眼鏡不可的時候才戴上,否則盡可能的不要戴它。

起初,她很不願意放棄十多年「方便」「習慣」。我反問?若須幾個月或一丶兩年的不方便,可以換得後半生的不需再戴眼鏡,兩者之間要選那個。幸好!她作了聰明的選擇,我也慶幸自己的堅持,的確一丶兩個月後,她用眼鏡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也就是視力有了相當的改善。

第二個問題,是否「貝茲三原則,所帶引出來的所有新用眼好習慣,都要學習和操練,視力才會改善?簡單的說,當然三原則是必須同時進行的,因為其中每一個原則,並非自己完全獨立運作,都會牽扯關聯到,其餘的另外兩個原則,正如我在以前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的文章裏所提過的。

但實際的操作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或許你會以為需要給與同樣的注意,再說,每個人視力衰退的情況不盡相同,遠離每一個原則的程度也不一樣,若你在讀了我這些文章後,仍然不清楚你的弱點在什麼地方,也不能體會,你以前用眼的壞習慣是在那一原則上,這種情形下,只好每樣都很平衡的學習和操練。

兩位友人,雖然沒有花過太多時間與精神學習「匯視」「放鬆」,只專注於「怡動-Movement」而已,但兩位都已去掉了老花眼。第一位在有老花眼之前,並無近視或其它的視力問題,所以只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就去掉了老花眼。第二位,有著多年的近視與老花,在四個月到六個月之間,老花眼就漸漸的消失掉,但近視則沒有顯著的改善。

這或許是因疏忽了學習「匯視」「放鬆」有關,所以,我個人仍是盼望,所有想學「貝茲法」的人,儘量將貝茲三原則同時並行的學習,雖然可以稍為改變每一原則的重量比例,但絕不要完全的疏忽其中的任何一項。

第三個問題,保護視力,需要特別加強什麼樣的食物,或維他命等的補助品(Supplements)?至今,我是刻意暫時避開這個議題,一則,市面上的書籍或網路上,已有足夠的資訊,可以提供相當周全的知識,二則,我是要等到,當這部落格回到原本的主題「健康的飲食」時,才要加以討論。

在此我只暫時作個簡短的說明:葡萄籽萃取物(Grape Seed Extract Softgel),前後服用它已有十多年之久,山桑子(Bilberry)丶葉黃素(Lutein)丶玉米黃素(Zeaxanthin)等等,前後服用它也有三丶四年了,不過這些所謂的健康補助品,我都是吃吃停停,接著又是停停吃吃,他們的確能夠幫助並恢復眼細胞的健康,但若你只想靠這些東西來幫助你視力的改善,那你可能會大失所望。

眼細胞的健康,它本身並不會直接帶給你視力的改善,但的確也有少數人,視力急速的退化是因眼細胞的健康出了問題,可是就算眼細胞的健康,因得到醫療穫得改善,真正視力的改善還是須靠改變用眼的習慣,才可能達到的。

總之,對於這些補助品,我不但不會反對,尤其對年長者,甚至也會略帶鼓勵的口氣,要他們服用,另一方面,我也會誠實的告訴,這些補助品的有限性。

若有人想進一步看些有關資訊,高藥師的兩個網站,「活力藥師網」「活力藥師網番外篇」,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我發現到,在他很多的文章裏,他能夠很中肯的,把每樣所介紹的藥或補助品,正面和反面都常能做平衡的報導。

第四個問題,雖是本文最後才要討論,但卻是最重要的。既然是最重要,為何要擺在最後?哈!你竟然有耐心的讀了這「又臭又長」的文章(這是我姪女對我文章的評語,不過相信她還是很認真的讀,至於視力是否有進步,等十一月回去時,再來查考她),表示你真的有心想學好「貝茲法」來改善視力。

所以,把最好的擺在最後,是種獎勵並外加鼓勵的作用,再說,台灣人有句話說「好酒沉甕底」,不是嗎?另外,聖經也有個類似的故事,耶穌第一次行神蹟時(約翰福音2:1~12),也是把好酒擺到最後啊!

言歸正傳,第四個問題是什麼呢?有網友提到,「覺得光憑要一直眨眼就好困難了,要4秒眨一次真的很難做到耶~~,常常會忘記眨眼~,如果在看書時還比較容易提醒自己要眨眼,可是平常時候就很難做到~,看來我視力要恢復遙遙無期啦~」

這個問題在這一系列的文章裏,已是老生常談,但也是無法避免的,這是這兩年來,所遇到最頻繁的反應,幾乎絕大多數的人,若仍學不好「貝茲法」,無法改善視力,都是與這項困難有關。那就是說,要改變舊有的壞習慣很困難,想養成新的好習慣更加困難!

其實這現象,我已在「Movement-眨眼」「Movement-電腦族視力的困惱」的兩篇文章裏提過,因為這牽扯到是否你會從「貝茲法」得到益處,我願不厭其煩的重復它,想從不同的角度再切入,就是要幫助你渡過這個難關,不要被卡在那裏,一旦越過這關卡,視力改善是垂手可得!

所以,我的答覆是這樣的: 不要灰心!不要慢慢的改!必要咬緊牙關,集中在連續的兩丶三個星期內,幾乎全神的關注下的努力改,一但熬過這兩丶三個星期的困難,以後一切就會較輕鬆了,記住,「集中在連續的兩丶三個星期內,幾乎全神的關注下」是關乎成敗的。

的確,改習慣比改個性還難,但卻是較容易作的到的,聽起來有點矛盾,這就是所謂的 paradox

在我教學的經驗裏,的確也常遇到這樣的反應,舉個我們家最實際的例子,女兒聽了我的教學後,最初的兩丶三個月內,斷斷續續,每次想改時就認真的作上兩丶三天,或最多三丶五天,然後就堅持不下去,所以一直沒真正的改善視力。

直到我告訴她,1)想到後半生,在幾個月後,就再也不必戴眼鏡,那有多好啊!2)必須下定決心至少有一次 「集中在連續的兩丶三個星期內,幾乎全神的關注下」 的努力改,才會有效,果真!很快的,約一丶兩個月後就不需再戴眼鏡了。

另外,我的內人,至今仍是,每次想改時就認真的作上兩丶三天,然後就再也無法堅持下去,兩年過去了,從來還沒有一次願意作到「集中在連續的兩丶三個星期內,幾乎全神的關注下」的努力改,當然,您該已猜到她的結果是怎樣了。哈!我已將我們家的秘密洩漏了。

說了老半天,就是希望能,加油!再加油!

當提問的網友得到上述的鼓勵,回覆是「原來是這樣啊,果然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加毅力去做,才會有成效。嗯,看在Hango出賣家人秘密的情份上……會努力認真的再試一次!(哈~開玩笑的啦!別介意嘿)。謝謝Hango這麼努力打字,幫我忙解惑加油,衷心地感謝!我會努力加油的!!!」。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至今已發表了十一篇有關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文章,但有些人讀了後,視力仍未有絲毫的改善,為何?本文將試著來探討這個問題。

有幾位網友來信,都是問到類似的問題,在此一起回答。問到最多的是,為何我的文章至今,怎麼仍是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上打轉,也問到什麼時候,才會真正講到「貝茲法」的自然療法呢?又問到,有什麼其它的自然療法,可以讓他們的視力,可以快速的改善和恢復正常呢?

所提及「雞毛蒜皮」的事就是,要不時的眨眼,眼睛也要不時的動,看任何東西都要有匯視的好習慣,同時又要學會,讓眼睛得到實質的全然放鬆。所以,這些怎麼會是「雞毛蒜皮」的事呢? 這就是貝茲三原則的中心思想啊!

上面所提的問題,讓我相當深感無奈與失望,怎麼這十一篇的文章下來,竟然還會問這樣的問題呢?如果,至今你仍完全沒學到,或許說是一些「貝茲法」的皮毛,讓你的視力不再惡化,甚至有稍微的改善的話?那問題的癥結是出在那裏呢?這是我過去三丶四個禮拜以來,一直不停在思考的議題。

首先,我猜想有三個可能:

第一,你可能還沒從這些已發表的文章裏,讀出「貝茲法」的中心概念,抓到「貝茲法」的重點。這中心概念就是他的三原則「怡動」(Movement)「匯視」(Centralization)「放鬆」(Relaxation)。雖然,以後我還會再寫十多篇的文章,但那些也仍是在「貝茲三原則」上打轉,只是會增加一些實際的例子,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繼續釋解「貝茲三原則」而已。

所以,你的視力若仍未停止「繼續惡化」,或許也還沒「改善」的話,請回想看看,你的學習過程是怎樣經歷的?不要只讀了一次,就輕易的認為這些文章內容,也沒什麼太難的觀念,假若有效的話,早該已學會了。在此慎重的請求,能將前面的文章,重新再仔細的讀幾次,這應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回想,我自己到底是如何融會貫通「貝茲法」的詳細概念?因而在很短的幾個月內,使自己的視力有著大幅度的改善?說來也很簡單,就是返覆讀三次「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這本書,其中的第九章到第十五章,才學來的。

這本書在祖國台灣,似乎仍沒有漢文譯本,但在中國已有簡化字的譯本,"Easy 摘掉眼鏡完美視力"(作者:(美)湯姆斯·R·奎肯布什;譯者:季靜新,謝千帆 )。至於譯本翻的多貼切,我不得而知。

整本書,英文版是長達520頁,若想學到「貝茲法」的主要概念,不必一下子想讀完全本,只要專注於其中的115頁,即第九章到第十五章,返覆讀三次,就可學到足夠的資訊,其餘的章節可以當為輔助教材,有閒情時再去讀。

第二,其實,上述「重新學習看」那本書,它的英文內容也不是那麼的難懂,一些所謂的「貝茲法」的觀念,就像我已發表的文章一樣,也不是太複雜,但若只學到表面上的知識,對視力的改善並沒太大的幫助。為何呢?

就算已學會了「貝茲法」的知識,你很可能還是只滯留於「純知識」的階段而已,並沒將它們融入成你新的用眼好習慣。「純知識」變成為「新習慣」是需要相當的意志丶堅持丶毅力丶調整丶改變丶和融合,才能達到效果的。

進一步的說,你可能也已漸漸的,學會了這些相關的新用眼好習慣,那視力怎麼仍未改善呢?因為你的新用眼好習慣,很可能仍停在「意識」的狀態下,而不是進階到「下意識」的層次!怎麼說呢?你很可能仍是偶而想起時,才用新習慣,而絕大部分的時間,你仍是採用原來用眼的壞習慣。

目不轉睛那篇文章的結尾,我曾提到,「一旦學會了正確的用眼方式,你必須做到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這時,新的好習慣,漸漸的就會成為下意識」的反應,一旦正確的用眼新習慣處於「下意識」的狀態,你視力的改善,可能不只是漸進的,更可能是突飛猛進的。

第三,視力若快速惡化,你最好找位眼科醫師看看,是否你有其它眼睛的病疾,盡早加以治療,復癒再重新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吧!

至於問及,是否可提供其它自然療法的資訊,抱歉!這不是我設這部落格的原旨,除了,偶而因須做比較時,我會稍略提及外,「貝茲法」是唯一我自己有親身經歷而成功的方法。本部落格所要涉及的只限於「貝茲法」

另外問到是否可介紹 「快速」 改善視力的方法?會這麼問的人,一則,顯示根本沒仔細讀我已發表過的文章,二則,這些人,已中了一些商場上「廣告文宣」「毒」太深了。有些「廣告文宣」還誇口「幾個月內」,或「幾個星期內」就可以讓視力改善,是嗎?效果如何,我不得而知?

對我來講,這種「快速」或外加保証的,都只是增加賣點的噱頭。若這些只是另一種自然療法的話,我絕不過問,也不加以任何的評論,因我不瞭解那些方法。偏偏,有的還要把「貝茲法」跟他們的教學法掛上鉤,這種的,我一定出來唱反調,甚至提出糾正或指責。

我只知道『純』「貝茲法」教學的,絕不會提出任何的保証,不但不會保証「多長的時日」可以改善視力,也不會保証「學習」是是否會有果效,為什麼?再重新強調,學習「貝茲法」的學員,能否擺上多少的意志丶堅持丶毅力丶調整丶改變,將所學的,融合成為他個人「下意識」的新用眼好習慣,純粹是學員的責任,不是「方法」有效與否的問題!

有些人,讀了這十多篇的文章,可能還在猶豫,為了鼓勵你下定決心,開始學習自然療法改善視力,讓我分享兩位我學員的見證。第一位,就是上篇[搖晃視窗」的好消息文章裏所提到的,原來已戴三年多的老花眼鏡,才能看報紙或讀聖經,只在初學三天後,就可以不再須戴了,嘿!這夠「快速」了吧!另一位,原先是,只要一戴上老花眼鏡就會頭痛,不戴的話又不能看讀任何東西,學了一星期後,頭痛的現象就消失,兩個星期後,也再不須戴了,這也算夠「快速」吧!

Movement - 電腦族視力的困惱



視力衰退是電腦族通有的問題, 一般人都會將這些歸咎於所謂的「電腦視覺症候群」(CVS:Computer Vision Syndrome),貝茲醫師認為,而且賢哥在學習 「貝茲法」的過程中,也深深體會和領受到,視力衰退的確是生活及用眼習慣不良的後果。

所以,無論是電腦族或一般人,若想歸根就底的改善你的視力問題,就是好好的學 「貝茲法」,來改變你用眼的習慣。

只要把 「電腦視覺症候群」 或 「電腦視覺症候群治療」 到 Google Search 或 Yahoo Search 去搜尋,你就可找到成千上萬的文章與資訊,告訴你如何解決或改善,因 「電腦視覺症候群」而造成的視力衰退,其中還有不少是主流西醫的眼科醫師所提供的。這些建議真的有效嗎?也真的是正確嗎?

我不在這裏下定論,等你讀完這篇文章所建議的方法,然後比較其他地方搜尋來的,你自然會體會出是不是賢哥所提倡的是「事半功倍」,而其他的是否是「事倍功半」或是根本無效的「無稽之談」

回到現實面,或許你還是在猶豫「貝茲法」是否有任何的科學根據,而躊躇不願進行學習?或許你仍在質疑「貝茲法」是不是有效?也或許,你真的想學,可是確實也很忙,而仍無足夠的時間,全盤的學習來改變你用眼的習慣?

沒關係,只要你有心想要學,總是要跨出第一步的,那第一步就是以前談過的眨眼,請回去再讀「Movement-眨眼」那篇文章,花上兩三個禮拜,把眨眼的習慣養成,否則只想從坊間所流傳的各種方法,來改善你的視力,都會終於無濟於事的下場。

有位網友,讀了Movement-眨眼那篇文章後,在他的「時間之翼」部落格裏,寫了些評語,它的內容節錄如下:

『……什麼?!
只要眨眼睛這麼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解決了!!!
我真的不敢相信
說實話
我看不出這個貝茲法有任何的科學根據
或者說很薄弱
但是試過之後
我覺得非常的有效
眼睛乾澀 酸痛的情形真的舒緩許多
只不過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眨眼睛
因為我眨眼睛的次數跟哈雷彗星的週期一樣長
而且喜歡拖著長尾……』

希望他的評語能帶給你些鼓舞。賢哥不厭其煩的重複先前已提過的,就是想把「貝茲法」三原則的新觀念,帶出你用眼的新習慣。

太多人誤解怎樣才能讓眼睛得到適當的休息,因而能改善你的視力。不少主流西醫的眼科醫師講到,每天看電腦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每看半小時至少要「休息」五分鐘,或著,每用電腦一小時要「休息」十分鐘。真的有效嗎?也真的是正確嗎?

要是有的話,它的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而已。對真正的電腦族來說,「休息」 五分鐘或十分鐘的說法,根本不切實際,也根本做不到,所以等於白講了。把電腦族視力的衰退,一昧的怪罪於用電腦太長太久,真可說是誤捉到嫌疑犯 (找錯對象 (Bark up the wrong tree )啦)!

至於賢哥的經歷,更是會讓「休息」五分鐘或十分鐘說法,是否是正確的?成為極可爭議的話題。長時間的看和用電腦,照賢哥的認知,不是造成視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不正確的用眼壞習慣,才可能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應用「貝茲法」三原則,的確能夠幫助你,徹底解決視力困惱的處境。以前的文章裏已提過,十多年以來,平均每天花在電腦前的時間是十二小時,沒有錯,在沒學 「貝茲法」以前的十多年,賢哥的視力也的確是每況愈下,但學了「貝茲法」的這兩年,每天在電腦前的 時間一點也沒減少,但視力卻有著大幅度的改善,詳情請回去看序篇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裏的敘述。

電腦族工作一忙起來,連續工作十多小時幾乎是常態,不要說五分鐘或十分鐘的「休息」,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需略過,更何況要去記住不停的動眼睛呢?「休息」丶「動眼睛」或其他的肢體動作,都會影響到,你主要工作的專心與進展,但是「眨眼」並不會如此,再次重申,趕快學習養成不時眨眼的好習慣,才是當務之急。

可是,或著是,萬一你仍然時常忘記「眨眼」,那怎麼辨呢?是否就會完全做不到「貝茲法」的三原則呢?電腦族想用自然療法改善視力,是否就從此絕緣了?不會的,請放心,賢哥總不會建議你,去買個自動搖椅,用來提醒你身體須不時的動,也不會建議你,去安裝一部自動搖晃螢幕機的底盤,用來提醒你眼睛須不時的動。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儘快去下載一個 「搖晃視窗」(Swing Windows) 的軟件程式,安裝在你的電腦裏,開始啟用,前後需時不到五分鐘。在開始使用短短的數天內,因為長時間 「凝視」 電腦螢幕,而造成的眼睛疲勞,就會有很明顯的減緩,因而 「電腦視覺症候群」 的現像,也會漸漸的遠離你。

由於,你所有睜開眼睛的時間裏,不是全都在看螢幕機,賢哥不敢說它的效果會是 「一勞永逸」 的解決你所有的視力問題,徹底的辦法還是全盤的學好「貝茲法」的三原則。

下載「搖晃視窗」並安裝好後,你須在軟件的系統設定(System Settings)裏做些選擇,以適合你的喜好與用法。這個軟件的啟動後,會把你已開啟的作業視窗 (Active Window) 不停的 「搖晃」,你的眼睛也不得不的跟著 「搖動」,習慣後,它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因而達到去除 「眼目發直」丶「目不轉睛 或是「凝視」 等等的用眼壞習慣,也跟著達到眼睛 「休息」 和 「放鬆」 的境界,最終的好處,你應該可以預想得到。

首先,在「搖晃視窗」「視窗」裏,最底下的部位,列有六個選項:

第一項是選 「搖晃方式」(Swingtype): 裏面又有五種形式選項,外加一個無作用的選擇。賢哥個人喜愛的是第 「3」 項,橢圓形 (Ellipse),你當然可以選你自己的偏好。

第二項是選 「搖晃距離」(Distance): 剛開始用這軟件時,最好選小一點的數目,「4」 可能是好的開頭,一開始若用太高的數字,可能會造成頭昏,習慣後,可以稍微的增加,最後是調到多高,是要依你的喜好和工作性質來決定,賢哥目前是選在 「10」

第三項是選 「搖晃頻率」(Frequency): 剛開始時,也是先選小一點的數目「15」,若太高也會像第二項裏的描述一樣,賢哥目前是選在 「45」

第四項是選 「搖晃角度」(Angle): 這可能依你的喜好來決定,賢哥一向就是選在中間「180」的位置。

第五項是選 「搖晃照反時鐘的方向」(Anticlockwise): 若不簽選,「視窗」是照順時鐘的方向搖晃,若簽選,「視窗」是照反時鐘的方向搖晃,賢哥個人是每幾個禮拜,就改變一次它搖晃的方向。

第六項是選 「搖晃偏離中心點的程度」(Eccentricity): 似乎沒太大差別,賢哥一向是選在中間的數目 「500」

其他設定項目的細節,賢哥已寫好,因為佔太大的篇幅,暫不上貼,若有多人要求,或許會另上貼說明。對了,這「搖晃視窗」(Swing Windows)的軟件程式原可從 Central-Fixation 的網站 「Download Section」 下載,但目前該網站當機,宣稱系統 正在維修中,何時恢復,不得而知,希望他們不會從此消失,因他們提供了較新的版本,Swing Windows, Version 2.2.2。

其實這網址,在前面的文章裏也曾介紹過,它存有所有貝茲醫師生前的著作,可供免費閱讀。假如你還想閱讀那些貝茲醫師的著作,可暫時到已 存檔的舊網頁去讀。當你讀到本文時,若原網站仍未恢復的話,也可以到 Seeing 的網站 下載較舊的版本,Swing Windows, Version 2.0。




Movement - 你要看著我(續)



上篇文章裏,提到父母或老師們在教導孩子們,有關在與人面對面互動時,要求孩子們要學習養成不時的維持著「眼神接觸」「目光接觸」的好習慣,以表示對人的專注與尊重。很可悲的,幾乎可以說,所有的父母或老師們在教導時都犯了錯誤的三部曲

第一步的錯誤:教導時過分強調「當我跟你講話時,你要看著我」的教條,而沒有提出適當的配套指導,尢其似乎沒有人,曾在如何運用眼睛的事上下過功夫,結果一些較乖巧聽話的孩子們,很快的就學習到並養成愣著注視(也就是「凝視」對方眼睛的壞習慣。

漸漸的,孩子們當然也包括教導他們的大人們無形中就把「凝視」「專心」或著和「集中注意力」劃上了等號,也理所當然的將這種習慣運用到,讀書丶作功課丶用電腦丶看電視丶打電玩等等所有需要專心或注意力的事上,這種錯誤的結果,就會像上篇文章裏,第一組的小朋友們一樣,每個人都戴上了眼鏡。

第二步的錯誤:有些小孩子並不會馬上完全的理會「當我跟你講話時,你要看著我」的教導,眼睛還是不時的或偶而的東張西望,這時父母親的心裏可能已開始不太高興了,常常會加強語氣的補上一句眼睛不要亂動,這樣的教導,就更加強小孩子錯誤的認知,以為「凝視」著對方才是合乎禮貌的舉止。

第三步的錯誤:另外有些小學生,或許是較活潑丶較調皮丶較難管教,不論老師重覆多少次,「當我跟你講話時,你要看著我」或是「眼睛不要亂動」等等的提醒與教導,他們仍然是「我行我素」的不配合勸導,這時老師可真是生氣了,拉到高分貝的聲量斥責「眼」「睛」「不」「要」「動」,知道老師已經動怒了,他門會暫時的安靜短短的幾秒鐘,當老師一轉身背向他們時,不但眼睛又馬上開始東張西望的,甚至還會跟其他的同學做鬼瞼呢!

這就是上篇文章裏的第二組學生,不論他們的品行如何,他們卻是享受到不要戴眼鏡之福的一群。在這裏真正受害者仍是第一組的,他們旁觀老師對這些不乖學生「眼睛不要動」的斥責,以為「凝視」是對的關念是更加根深蒂固,往後視力度數的加深更是避免不了。

讓我們回到貝茲醫師的視力自然療法,「貝茲法」第一原則-Movement,當然也包括眼球要不時的「動」,再次重申貝茲醫所強調的,這種眼球的動作不是一般人所倡導的眼球運動,更不是「亂動」

剛剛學到貝茲三原則時, 由於印象中,貝茲醫師在他的著作裏並沒詳細著墨,有關人與人對談時,用眼的習慣該如何才是最合宜的,所以想出一套自以為聰明,而且以為可行的方法,在還未 試用於實際情況之前,就急著打電話要女兒也試試,沒想到一但運用到實際的情況,一下子就全破功了,當然,很快的也接到女兒抗議的電話,提到那方法真是不管用。

由於那套方法,對方一下子就會查覺到你的眼睛是在動來動去,甚至以為你的眼睛在「亂動」,這是明顯的表現出很不禮貌的舉止,雖然維持著貝茲的三原則,但卻無法不時的維持著「眼神接觸」「目光接觸」的禮儀,即然根本不管用,那就不再加以描述。

表面上看起來,「貝茲法」與維持「眼神接觸」的禮儀會是無法同時並存,而且會相衝突的。以下將我與女兒不約而同所想出的補救「小撇步」「撇步」是台語,就是中國普通話「妙招」丶「竅門」 的意思分享給各位,你就會明暸兩者的確是可以並肩同行而毫無衝突的。

「小撇步」是包括下列的四個步驟,當與人面對面交談時,

第一步:一開始,任選對方兩眼中的一個為目標,為了說明的方便,就假設你一開始是選對方的右眼,你的兩眼同時看著他右眼眼球的中心點,也就是說你兩眼的「匯集點」(Focus Point)是在對方右眼的瞳孔處這就是「匯視」-Centralization,而不是你的左眼看著對方的右眼,同時你的右眼卻看著對方的左眼(這就是「散視」-Diffusing)。

第二步:大約每一兩秒鐘後,輕快的「眨眼」一下,在眨眼的一煞那,你兩眼的「匯集點」同時輕快的從眼球「移到」(Shifting)對方右眼的眼白部位。

第三步:也是在大約每一兩秒鐘後,再輕快的眨眼一下,也是在「眨眼」的一煞那,你兩眼的「匯集點」同時輕快的從眼白又移回到對方的右眼眼球。每個眼球的左右各都有眼白部,你可以很有彈性的,或著只選用一邊的眼白,或著也可將兩邊的眼白輪流交換使用。

第四步: 上述第二和第三步「來回移動」(Swinging)的動作做了「一陣子」後,將你兩眼的「匯集點」從對方的右眼移到左眼,經過兩眼間的鼻樑時,目光的「匯集點」不要在鼻樑上停頓或滯留。同樣的,在對方的左眼,將第二和第三步「來回移動」的動作做上「一陣子」,再移回到對方的右眼。這樣子不停的左右眼交換,在與對方交談整段的時間裏,都應該繼續不斷的做上述「來回移動」的動作。

「小撇步」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用眼好習慣。一方面,眼睛一直維持著輕巧的動作,包括「眨眼」「來回移動」-即 Movement ,同時又配搭應有的 「匯視」-Centralization,兩者相輔相成,同時也帶出眼肌和眼神經「放鬆」 Relaxation 的果效,也就是說,這「小撇步」的確是做到了,貝茲醫師所倡導的視力自然療法的三原則。

另一方面,這「小撇步」也的確是做到了不時的維持著「眼神接觸」「目光接觸」的禮儀。因為,在第二和第三步的「來回移動」都是只在對方一個眼睛的眼框裏運作,再說你兩眼的「匯集點」也在對方眼球的附近,而且每一次的「移動」也都是在你眨眼的一煞那時操作的,只要動的很輕巧丶很自然的,除非對方具有極敏銳的觀察力,否則絕對是察覺不出來的。

我已尋問過至少五十位以上的友人,在沒跟他們解說「小撇步」之前,至今仍沒一人知道或察覺到,我與他們對話時,眼睛是一直不停的在動。

至於在第四步裏談到的「一陣子」,到底是有多長的時間呢?其實這也是很有彈性的,可以斟酌情況的不同而加以調整。

譬如,若事先已知道,將會只是個短短兩丶三分鐘的對話,那逗留在一個眼睛「一陣子」眨眼維持在十次上下,就可以移到另外一個眼睛,所以這「一陣子」大約是界於十五到二十秒之間。

但假若整個對話會持維十分鐘或更長的時間,那「一陣子」眨眼可相對的延伸到二丶三十次,大約是三十秒到一分鐘的時間再換眼。

總之,本文所提議的「小撇步」只要做到輕巧丶很自然的,這不但可改善你的視力,我個人也深信,由於這樣的用眼,你也跟著會展現出心曠神與人「眼神接觸」的態度,在與人的互動上,得到正面的回應也是順理成章的。

在與別人對談時,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會有上述四個步驟「小撇步」的用眼習慣,所以必須刻意用心的練習,一段時日的操練後,習慣成自然,漸漸的,眼目發直目不轉睛的壞習慣,也會跟著從你的用眼動作裏一一消除,那時,你視力的改善將會跟進一步的達到 「指日可待」 的情景,再也不只是一項「空中樓閣」的願景而已。

「小撇步」是本人與女兒原創的技巧與建意,歡迎轉載或引述,但請申名出處。

Movement - 眨眼


「眨眼」是件很平常的事,所以問題不是在於會不會作這個極簡單的動作,而是在於懂不懂得合宜的運用這動作,因為合不合宜的結果是會深深的影響到視力是否會正常。如果「眨眼」是做的很自然丶很輕巧丶很頻繁丶很心曠神的下意識的動作,這樣就會使眼球的運轉變的很遛順而且也很輕鬆,跟著眼肌和眼神經也鬆懈下來。

你看,「眨眼」原只是個 Movement 原則的習慣,卻也帶引出 Relaxation 的原則。另外,頻繁的「眨眼」因為會帶出較多的眼淚,它不但會增加眼睛的保健與衛生果效,當然這也是會使眼球的運轉變的較遛順且也較輕鬆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有短暫的「假性隱形眼鏡效應」(Pseudo-Contact Lens Effect),這效應在打哈欠後的一剎那時會更加明顯,這等改日再專文討論。

合宜的「眨眼」動作真的會那麼嚴重的影響到視力的好壞嗎?貝茲醫師是很肯定的堅持他的發現與論點,而我個人的經驗也印證了他的結論。一年多前在我還沒公開傳講「貝茲法」以前,我曾不時的,暗暗觀察所有戴眼鏡友人們的「眨眼」習慣,結果歸納大約如下:

近視七百度以上的,平均四十秒以上才眨一次眼,其中有一位甚至一兩分鐘才眨一次,四百到六百度的,平均二十五秒到三十五秒才眨一次,兩到三百度的,平均十秒到二十秒才眨一次。其他少數視力正常的人,都有二到八秒就會眨眼,這的確回應並肯定了貝茲醫師的說法,平均在每四秒內應至少眨一次

在那麼多的友人中,只發現到一位是完全不屬於上述四組人裏面的,這位老兄,由於情況特殊,經過三次的謹慎觀察才理緒出這特殊案件(Statistical Outlier)的緣由,他平均三到五秒即眨一次眼,按照貝茲醫師對眨眼頻率要求的說法,他的視力應該屬於正常的那組才對,可是偏偏他是戴著近千度近視眼鏡?

由於他是我友人中,不但反對並常諷刺和譏笑關於我傳講自然療法的極少數人之一,當然就不便探問他為何眨眼那麼的頻繁,我的猜測是可能眼淚腺功能衰退淚水不足,眼睛因而太乾燥,也就是患了所謂的「乾眼症」,所以不得不常眨眼。

為何如此猜測呢?因發現到他眨眼的動作非常的生澀,很不自然,好像很勉強的樣子,加上,雖然眨眼頻繁,可是他也是有著「呆視」(楞著看-Spaced Out)「凝視」(Staring)的壞習慣,眼球一點也不動的,竟常常推持長達一兩分鐘,有時還會更長。

另外兩位友人,一位是近視七百度,另一位是從來沒有過近視,可是近幾年老花眼是越來越深,他們都同時一起跟我學「貝茲法」已將近兩年,可是視力卻一直沒改善,為何?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至今,連「眨眼」的動作都還沒養成常有的好習慣,只是偶而想到時才認真的「眨眼」,說真的,忘記的時間比較多罷了。

記得當初學了「貝茲法」後的兩三個月,分別遇到他們,面對面交談時都注意到他們也都每一兩秒就眨一次眼,但我卻都問了他們同樣一個問題,是否遠遠看到我走近才開始認真的「眨眼」?他們也很誠實的回答是因怕我指責而如此作,有趣的是他們也分別反問我一個同樣的問題,遠遠看見我走近就已開始「眨眼」,怎麼還會被我查覺到他們是臨時才開始的?

如果學了兩三個月「眨眼」的動作仍是那麼的生疏和做作而且顯的很不自然,雖然頻率是對的,可是一看就知道不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那肯定是習慣仍沒養成。

重覆第一段所述說的,合宜有效的「眨眼」自然丶很輕巧丶很頻繁丶很心曠神的下意識的動作,如果不養成這「眨眼」的好習慣,進而成為下意識的動作,視力的改善仍是很遙遠的願景而已。那緊接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可養成這好習慣成為下意識的動作呢?

貝茲醫師並沒太直接或明確的在這件事上論述,他只很簡單的強調一直不停的做,最後終會成為下意識的好習慣。讓我們面對一個事實,視力不好的人就是沒有頻繁「眨眼」的習慣,若要養成一個新習慣,必須花點心思,時間及集中注意才可能達成的。

近來,我常開玩笑的提到,改變習慣的這段日子裏,你須要向你的 神,你親愛的人,和你工作的老板心裏暗暗的想就可,免得被抄魷魚抱歉甚至請 「注意力」 的假,因這段日子裏,晝夜心思意念裏的頭三件事(on top of the priority list)就是「眨眼」「眨眼」,第三件還是「眨眼」,其餘的都排在第四名以後。心思意念越集中,艱熬改變並去除壞習慣的日子也越短。

我個人是花了兩個禮拜多才把這習慣改過來的。每天睡前,就心想並立志明早一醒來打開眼,一定就要開始「眨眼」,也心想假若夜間起來上廁所,就算是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也一定要不停的「眨眼」。當一醒來的第一件事就能開始「眨眼」,那其餘一天的時間裏,忘記「眨眼」的機會也就跟著減低許多。

另外,學習改變習慣的這段日子裏,我認為不要照著一些人的建議,說只要每三丶四秒眨一次就可以,因為以前根本就沒有的習慣,四秒鐘的間隔是稍微長了些,這樣白天裏常會被些大丶小事分心,因而發生忘記繼續「眨眼」的現像。第三天後,我改成每秒就眨一次,如此就不需花心神去計算時間,往後的兩個禮拜幾乎再也沒常發生遺漏的情形,有的話,也是次數很少,而且在短時間內就會想到要重新開始。

由於視力衰退的人,本來就沒常眨眼的好習慣,學習改變壞習慣的時日,不但心思要集中,常常不停的提醒自己,動作更是需要刻意的去做,這樣的做作當然不太自然且略帶勉強的感覺,有時甚至會用力過度,而造成視力稍微更加惡化,若有這樣現像發生,不必太緊張,這只是暫時性的。

「眨眼」已成為下意識的好習慣動作後,首先就是覺得視力的確開始在進步中,上文介紹的「視力表」也帶來肯定的鼓勵,然後白天裏再也不必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眨眼。自從那兩三個禮拜學習改變「眨眼」習慣的日子熬過後,晝夜必須不時的思想要「眨眼」已成了過去式了。

半年後更是由驗光醫師驗証了我視力的確有著大幅度的進步,漸漸就放寬到兩丶三秒才眨一次眼。可是只要有時眼睛一感疲憊,又不能即時隨地的做以後將介紹的摀眼掌療時,我會立刻恢復一秒眨一次,直等到眼睛疲勞消失為止。

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

貝茲療法三原則的內容其實是很簡單。貝茲醫師小心翼翼的選用三個英文字來綜合他所提倡自然療法的原則,那就是: (1)Movement(怡動),(2)Centralization(匯視),和 (3)Relaxation(放鬆)

若能充分瞭解這三個字所代表的內含,轉而培養出用眼的好習慣,漸漸的你就會除去因 「眼目發直」 或 「目不轉睛」 等壞習慣所造成的視力衰退。

看起來只是三個簡單的字,但貝茲醫師深入淺出的論述出一套互相關聯的理論。這不是分別各自成立的三個單一的原則,而是互相息息相關並互相帶動的三合一的總原則。

也就是說,做到其中任何的一個原則就會、也要牽動到其它的兩個原則,同樣的,做到其中的任何兩個原則,也就會、也要幫你達到所剩下的第三個原則。

在還沒進入主題前,建議你下載並印列一個你自己較喜愛的 視力表,將它貼在一個合適的牆上。它的目的不是用來準確測量你視力的度數,主要的是用來測試,在學習自然療法的過程中,視力的改善並不是一直線,而是進進退退的起伏變化。長期來講,只要堅持學習,一定會往好的方向改善,但有了視力表做為參考,就會知道在每學一個原則或一個新的用眼好習慣後視力的進展。

也就是說,用視力表來做為指標,它會讓你知道那個 原則丶習慣或方法 你須多加強調或重復,每一小進步就會帶給你無限的鼓舞,更會刺激你繼續學習下去的意願。首先選一個你最常坐的位子,將視力表貼在眼前的對方,距離是挑只能看清視力表最上一行或兩行就好,不要超過三行,當然底下的餘行是該看不清楚的才有意義。

學前學後視力的比較,當然是要在同樣的距離和同樣的光度下來比才準。賢哥個人最喜愛的 視力表 是長達五頁的,若你所在的空間不容許這麼長的,你可下載一頁的 視力表,在 祖國台彎 也有個 「 Magic Eyes - 改變視力的自然療法」 的教學公司,他們的網站也可下載多頁不同的 視力表 (擊點 「視力表下載」,位於網頁中間的右邊,下載後可選其中的一個印列)。

這篇文章裏,暫時先只簡略的介紹這三個字,詳細的內含會分別撰文一一申述解說。


(1) Movement:

為何貝茲醫師選用 Movement 這個字,而不用其它較通用的 Exercise,也不是 Workout 等字眼?也就是說,貝茲法所強調的,不是一般人所猜想的 「眼球運動」,也不是 「眼球鍛鍊」

台灣坊間,曾看到兩本書,或多或少都提到 「貝茲法」,可是他們又同時強調並鼓催 「眼球運動」 或「眼球鍛鍊」的自然療法,顯然他們並沒充分瞭解到 「貝茲法」 的真諦,因此若你要學純正的 「貝茲法」,賢哥並不推薦它們為參考書籍。

其實你若去閱讀貝茲醫師本人的著書 『沒戴眼鏡的完美視力』 (Perfect Sight Without Glasses) 和他出版的雜誌 『更佳視力』 (Better Eyesight),你就會發現他極力反對所謂的 「眼球運動」 及 「眼球鍛鍊」

為什麼他這樣強烈的反對?

第一: 因為視力的好壞並不是只限於眼球本身功能的運用而已,貝茲醫師對 Movement這個字有著更深的看法和不同層次的引伸,從身體上的器官,這包括 眼球丶眼皮丶頭丶頸丶肩膀和整個身體,到體內的想像和思考,甚至到體外的環境萬物都在貝茲醫師的申述範圍內。

第二: 所謂的 「眼球運動」 和 「眼球鍛鍊」 並不是一無是處,如果運用合宜,對 老花眼 也會有相當的改善,對 近視 改善的進展則是很緩慢,也可能達到事倍功半效果,對 散光 來說可能會是幾乎無效。

第三: 「運動」 和 「鍛鍊」 都會牽扯到 「用力」,一旦用力過度,就會更加繃緊和勞累帶動眼球的六條肌肉,這很可能會造成矯枉過正,甚至適得其反的結果。

前文中提到 「眼目發直」 和 「目不轉睛」 的習慣就會造成眼肌和眼神經的長期繃緊和疲勞,漸漸的變成僵化而它們的彈性也跟著減弱,以至視力的衰退。

視力不好的人,在還沒配戴眼鏡前或所戴的眼鏡度數不夠時,大多會持有一項用眼的壞習慣,那就是用 「瞇眼」 (Squint) 來幫補視力的不足。由於 「針孔效應」 (pinhole effect) 的原故, 「瞇眼」 的確會達到一煞時較明晰的視覺。

但是 「瞇眼」 時必需使力拉緊眼肌和眼皮肌才能達到 「針孔效應」 ,長期並頻繁的 「瞇眼」 也會像經常 「眼目發直」 和 「目不轉睛」 的情況一樣造成眼肌和眼神經的長期繃緊和疲勞而使視力衰退與惡化。

因此,常 「瞇眼」 的人希望能瞭解到,它是對視力會造成極大傷害的壞習慣,能盡早除去那種壞習慣是你邁向更佳視力的第一步。

貝茲醫師提倡以 「眨眼」 (Blink) 做為改善視力的第一個好習慣來配合第一原則 Movement。 每一個 「眨眼」 的動作,眼皮都須很 輕快丶不特別用力丶而且很自然 的關閉和彈回去。

在沒學 「貝茲法」 以前,賢哥也像一般人一樣,從來就沒特別去注意過 「 眨眼」 這件事,總覺得那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只要眼睛乾澀或是須要時,眼皮自然會去眨它,那裏還會去管它的頻率有多少呢?

哪 「眨眼」 的動作要多頻繁,並且需眨多久才能達到療效呢?平均每一到四秒鐘就應眨一下,從早晨起來打開眼到晚上閉眼睡覺之間都應不停的 「眨眼」。記得在 「目不轉睛」 那篇文章裏的最後一句提到,一旦學會了正確的用眼好習慣,你必須做到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還有好些有關 Movement 並且相輔相成的好習慣,會另文再與以申述。

請別輕忽 「眨眼」 的功效,回去觀看 「目不轉睛」 那篇文章裏的插圖,當你 「目不轉睛」 地注視圖中的小十字架,不到幾秒鐘,十二個圈點會只剩下到一個,但是你只要輕輕的眨一下眼,那些原已消失掉的圈點又全都浮現回來了。

希望你能儘早開始養成不停輕輕 「眨眼」 的好習慣,而不是偶而想到時才眨它幾下,這就是你學以自然療法來改善你視力的開端。


(2) Centralization(匯視):

在沒談到什麼是 「匯視」 之前,先來談談我們人眼睛的視野,每一個眼睛往前觀看,扇型的左右伸展開大約有 145度 的視野,兩眼合起來大約有 170度 的視野,其中兩眼視野重疊的部分大約有 120度

貝茲醫師發覺到,嬰兒丶小孩子丶青少年人 以及(尤其視力不好的)成年人對這 170度視野運用的方式和習慣是不太一樣的。詳細的內容等以後再另文來述說。

這裡所要提示的就是一般視力不好的人,大多已失去像嬰兒或小孩子原先從小學來的 「匯視」 能力與俱有的好習慣。與 「匯視」 相反的壞習慣就是 「散視」 (Diffuse Vision),只要你的視力不好,或多或少你就是有 「散視」 的壞習慣,視力越差的 「散視」 的惡習也越嚴重,只是你自己沒察覺到而已。

那什麼是 「匯視」 呢?簡單的說就是兩眼須同時看一個 「點」,兩眼的視力隨時都須焦集 (Focus) 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然後在仍然維持著 「匯視」 的狀況下兩眼同時 「掃描」 更大的範圍,而不是兩眼同時分開看兩個不同的範圍 (這後者就是散視)。上段有關 Movement(怡動) 裏除了 「眨眼」 外,「掃描」 (Sketching)也是多種好習慣中的一種。

為何貝茲醫師選用 Centralization (匯視) 這個字而不用其它較通用的 FocusAttention 或 Concentration 等字眼? 因為這三個字或多或少都隱藏著須外加使力的意含,而 「匯視」 則是很中性,很自然並且很 「放鬆」 的字眼。

『10/31/2008加註:貝茲醫師原先的用字是 Central Fixation,據賢哥所知,較純或較正統的 「貝茲法」 老師們,為了避免有人誤會貝茲醫師原先的用意,大多已改用 Centralization 這個字。 以後會有篇專講 「匯視」 的文章時,再來詳談這個議題。

只要有任何字牽扯到須外加使力的習慣,都會造成眼肌的長期繃緊和疲勞,漸漸的變成僵化而它們的彈性也跟著減弱,以至視力的衰退。

舉兩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散視」而什麼是「匯視」。在台北的捷運的車箱門口的上框,都貼有 「關門時勿強行進出」 的警告標語。試想你是怎麼看這個標語的?

賢哥在沒學 「貝茲法」 以前,都是用左眼看左半邊的 「關門時勿」,而用右眼同時看右半邊 「強行進出」,整個標語是 左右眼分工合作,一氣呵成!一下子就同時看入眼裏,反正是戴了眼鏡,看了既清晰又輕快,從來也沒覺得這種用眼的方法有什麼不對?

但貝茲醫師認為這就是 「散視」 的壞習慣,一次兩次這樣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經年累月的如此用眼,是造成眼視力衰退的重大原因之一。現在賢哥已改成兩眼同時一次只看一個字,從左到右逐一的快速 「掃描」過去,這就是「匯視」 又加 「怡動」 啦!

沒有錯,剛開始學習改成這種用眼方式時,整個的閱讀速度會極速下降,但習慣後,「掃描」 的速度會漸漸的提昇,一段時日後閱讀速度也會趕上先前的。

另外,假設你身處在一漆黑夜晚的環境,就算你仍是有 170度 的視野,仍然必需用手電筒的照明才能看見,雖然你只需手提一支手電筒即可照明,但假設你再也不是手上拿著一支手電筒,而是每個眼都有一束的細光像手電筒一般的照出去,兩個光束同時焦聚在每一點你要看的物件上,若要看不同的物件,兩個光束的焦聚同時 「怡動」 和 「掃描」,這也是 「匯視」又加 「怡動」 了!


當然在這漆黑夜晚的環境,你能很容昜的想像到和做到 「匯視」,但是若把你已瞭解的這 「匯視」 的關念挪移到光天化日下的環境,你是否仍然能維持這 「匯視」 的新用眼好習慣呢?

強大的日光當然蓋過這兩個光束,何況這光束還只是想像中存有的,有著 170度 餘光的視野存在,要有相當的耐心,堅持,和意志才能學好並成為你新用眼好習慣。


(3) Relaxation(放鬆):

身心緊張疲憊無法放鬆是現代人的常態,頸筋堅硬丶肩膀疼痛丶眼睛疲勞丶視力模糊 似乎無法避免,追根就底不能或不知如何放鬆是一大原因。一些社會上或網路上流傳的柔軟操或伸展操,譬如: 練功十八法,都是相當好的途徑來學習如何放鬆,但這已超出本文的主題,所以不再加以申述。

適度休息可以放鬆眼肌和眼神經,因而可以減緩眼睛過勞的情況,進而更可以改善視力,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尤其 「不要過度用眼」 更是主流眼科醫學所強調的,但貝茲醫師一百年前就已否定了這種看法。

若這種看法是絕對正確而且有效的話,那睡覺應是最高程度的休息,每一個人早晨起來應是一天裏視力最好的時候,事實並不一定是這樣的,他早已發現到所謂 適度的休息並非以時間的長短來定奪的,而是以休息方式是不是合宜?才能確定眼肌和眼神經,是否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

主流眼科醫學 也喜愛強調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會造成眼睛過勞,因而使 近視 加深,貝茲醫師一百年前也已否定了這種看法,自已過去幾年的經驗,也見証了貝茲醫師的論述才是正確的。

用眼時間長短不是唯一的因素來決定用眼是否過勞,用眼的方式和習慣是不是合宜才是最重要的

過去的十三年,賢哥每天花在電腦前的時間 平均是至少十二小時以上,長達 十五丶六小時 的日子也不少。沒錯!在沒學 「貝茲法」 以前的十年多,賢哥的視力的確是一直在惡化,可是這兩年花在電腦前的時間並沒減少,但視力則是像序篇裏敘述的有了大幅度的進步。

在此只集中略談貝茲醫師所倡導的,第一是 「慢的深呼吸」,第二是 「掌療」。兩者若各做得正確而且學到如何互相配達合宜,這將是 最有效的方法以放鬆疲憊的眼肌和眼神經

由於 「掌療」 需較長的文字才能述說明白,改日再專文來報導,現在只能鼓勵你常常做深呼吸越慢越好,一有機會就作,每天作越多次越好,同時加上時時的輕眨眼皮,這就讓你進入 「貝茲法」 的初階了。